徐仲年老先生


文:罗拉

彼美人兮天一方,读过徐仲年先生的 “彼美人兮” 书中不仅写了一中国男子与法国女子的相爱相知到最后无奈分离,更用了大量精力,写法国的旅游点,社会风俗,和中法文学的诗篇互译以作交流。读来确实余音绕梁,回味无穷。

深夜研究汉法成语手册,由北京大学西语系,法语词典组编 rédaction: équipe de lexicographie française de la faculté des langues occidentales,université de pékin)出版于三联书店香港分店,( joint publishing CO.hong kong 1980)。当看到末尾人物提及不由得心里一惊,该词典的编撰竟得到了1981年去世的徐仲年学者的帮助。一位于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叱咤一时的小说家、散文家、翻译家,文人徐仲年。

0

读徐仲年老先生的生平,被这段文字感动:1921年他赴法留学,先后在里昂中法大学、里昂花园中学及昂贝尔中学补习法文和拉丁文,1926中入里昂大学文 学院,1930年回国,1930年1月以最优成绩获得里昂大学文学博士学位,其博士论文《李太白的时代、生平和著作》以及早期译作《子夜歌》15首诗,一 度风靡巴黎文坛,继而又进巴黎大学文科进修。1976年,徐仲年退休,虽然他已是白发苍苍,年逾古稀的老人了,但他豪迈地提出“退而不休” 在退休后的五年多时间里,仍天天认认真真地工作。
看到这里不免心里明亮为何1980年编成的汉法成语词典仍会得到年逾古稀的徐仲年老先生的相助了。今天作为同样的法国留学学子,不禁对其崇拜感倍增。徐仲年老先生一生可说是功勋显著 一部60多万字的《法语动词变位词典》;与黄杲沂合译的《拉芳丹纳》寓言诗;校订的儒勒、凡尔纳的 《一个十五岁的船长》;与李治华在法国出版的《红楼梦》法译本。为京剧团译的《杨门女将》、《贵妃 醉酒》、《三岔口》、《拾玉镯》、《除三害》、《雁荡山》、《秋江》等7个剧本和剧情介绍。此外还写有中译法的《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出土文物》及《鲁迅诗 选》。

他一生奉献教育,奉献事业,奉献中法文化友好交流的精神,可谓鞠躬尽瘁,无私忘我,这位始终靠着自我努力奋斗而终究繁华彼岸,灼灼其华,强溢四方的光明大 使,将中国的文化精髓撂于这片浪漫的西方国土上,更将西方的社会文化携于中国这神舟大地。即使俩国相隔万里也促进了彼此交流联系。为我们立于异国他乡的莘莘学子树 立了榜样,增强了进取的动力。